判断对方的撤退点是战术决策的核心环节之一。撤离点的位置虽然不固定,但存在一定的刷新规律和条件限制。每张地图的撤离点通常分布在与出生点相反的方向,且常驻撤离点大多位于地图边缘。部分撤离点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使用,例如上交姓名牌或不携带背包,而概率开启的撤离点则存在不确定性。玩家需提前熟悉地图布局,通过标注关键位置提高撤离效率。

撤离点的选择需结合战局动态和资源分布。高价值物资区域附近的撤离点往往风险较高,可能遭遇埋伏或其他玩家的争夺。若发现撤离点附近有交战痕迹或异常动静,建议优先排查草丛、窗口等隐蔽点位,避免被伏击。部分撤离点会因呼叫电台等互动行为触发特殊机制,例如直升机撤离会发出引擎声吸引敌人,需利用烟雾弹或掩体掩护行动。

伪装潜入模式下的撤离点规则与战术行动模式不同。伪装者无需满足条件即可使用多数撤离点,但需警惕游荡者首领和其他伪装者的攻击。由于伪装者与游荡者属于同一阵营,可通过观察行为差异区分真人玩家:游荡者通常沿固定路线巡逻,而伪装者更倾向于主动搜索资源或伏击。若发现目标直奔撤离点且行动果断,则需提高警惕。

通过听声辨位可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靠近撤离点,枪声或脚步声可能暴露对手的动向。注意系统提示的撤离点开启状态,避免因条件不符或概率未开启而延误时机。若遇到不符合条件的撤离点,需权衡寻找下一个撤离点或满足条件的风险,优先确保自身状态稳定。
即使接近撤离点,也应利用高点视野观察周围环境,确认安全后再行动。携带的物资价值越高,越可能成为其他玩家的目标,因此建议在撤离前精简背包,保留关键物品。若时间充裕,可等待战局后期再行动,减少遭遇敌人的概率。
